close
樋口一葉(山梨縣立文學館收藏)

樋口一葉1872年5月2日1896年11月23日),生於東京,原名樋口奈津樋口夏子,是日本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說家

樋口一葉為家族五兄弟姊妹中的二女,父親樋口則義是個從農民晉身的下級官吏,深明知識能改變命運的道理,期望兒女能學有所成,可惜母親樋口多喜思想保守,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樋口11歲還沒念畢小學便被迫綴學。14歲那年才在父親的安排下學藝於當時軍政要人等特權階級的家眷才能入讀的萩舍

1893年7月全家為生計搬至下谷區龍泉寺町經營雜貨店,店子雖然只經營了九個月,但此期間的生活與接觸的人與事對她的寫作歷程影響最大,期間她經常到圖書館借閱研讀古典文學著作如《萬葉集》、《古今集》、《新古今集》等,為其文學修養打下基礎;樋口於1891年跟隨朝日新聞記者半井桃水學習寫作技巧並在同年秋天取「一葉」為筆名表作品,兩人並相戀但終因保護名節而主動斷絕了來往,樋口在1895年9月於文藝俱樂部發表了多篇擬古文作品,獲得高度評價,有「現代紫式部」之譽。

1894年3月左右樋口一家搬至本鄉區丸山福山町生活,樋口並開始發表受日本文壇注目的作品《青梅竹馬》,作品細緻描寫紅燈區妓女為生活為生計所受的心理掙扎與接受變化,虛構出一個又一個花街柳巷背後無奈與悲哀的動人故事;但樋口1896年4月感到身體有異,8月接受診斷為肺結核11月23日早上在本鄉區家中逝世,結束了短暫而璀璨的,在日本文學史上被稱為「奇蹟十四個月」的作家生涯,死後葬於東京都杉並區家族墓中。

因為她的作品多為彷古文形式,而非白話文,較難看懂,加上其作品因為題材的關係沒有通過教育渠道被普及(列入課本範文或參考介紹等),故不少日本民眾對樋口的作品較陌生。但她的作品多為感性描述在家父長制下的日本婦女,為生活而吃盡苦頭的主題,內嵌上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再加上作者賦與的批判,故事今天細讀也不覺過時,且寥寥數字卻顯筆觸之細膩,體驗她驚人的觀察力,也讓她成為女性文學的先驅作家。

1996年為紀念一葉百年誕辰,出版界重新組織出版《樋口一葉全集》(和歌集、日記書信集、小說集,由築摩書房出版),部分作品有日語白話文翻譯本;在東京都台東區龍泉三丁目設立了「一葉紀念館」,她亦成為了2004年11月發行的新版五千日圓紙幣上的人物。同年2月臺灣洪範出版社出版由林文月翻譯的首本樋口作品《十三夜》,另外樋口的一些作品,林文月翻譯並發表至《聯合文學》雜誌中,如《比肩》(1998年1月)、《濁江》(1998年9月)。

樋口一葉(1872-1896)生於東京都,父親本是山梨縣農民,為擺脫階級制度的桎梏,棄鄉上京。終於在明治新政府成立前,擁有士族(武士)身份。新政府成立後,一葉的父親已升任為政府下級官吏。

一葉從小喜愛讀書,但因為受到母親反對,十一歲時,小學四年級的她只得無奈退學。後在家靠閱讀常祖父和父親的藏書自修,父親看不過去,於是送她進私塾“荻之舍”,學習和歌、書法和古典日文。

然而好景不長,先是長兄因病過世,二哥和全家斷絕了關係;繼而父親經商失敗後負債纍纍,氣惱交加,一病而逝;未婚夫的變心毀約,更使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如此情形下,一葉勇敢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為維持生計,她先後做過洗衣、縫補等諸多雜工。但即使這樣,依然無法解決家人的溫飽。

正當一葉為生計發愁而寢食難安時,同窗女友在報上發表了一篇小說,稿費相當於小學校長一個月的薪水。這件事給了一葉很大啟發,她靈機一動,決定以筆養家。1891年,十九歲的樋口一葉經人介紹,成為《朝日新聞》的記者。

同時,她投入舊派大眾作家半井桃水門下,開始學習小說的寫作技巧。翌年模倣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幸田伴露筆風寫成處女作《埋木》,于浪漫主義文學刊物《文學界》發表。其後,她又在同雜誌相繼發表了《雪天》、《琴聲》、《暗夜》等短篇小說,一舉登上文壇。

隨著與半井的交往加深,兩人日久生情,談起了戀愛。但人言可畏,這段師生戀受到“荻之舍”中大家閨秀們的冷嘲熱諷,她只好和半井斷絕往來。失去半井的幫忙,一葉的生活變得更加困苦。

1893年,她一度中止寫作,搬到貧民區,開了一間雜貨舖。然而因為資金不足及經營不善,不久就倒閉。九個月的時間裏,一葉對下層民眾的困苦有了更為深切的體會,貧民窟的體驗,成為一葉創作的重要轉捩點。此前,她在小說中始終無法擺脫當時女作家特有的脂粉氣,詞藻華麗,缺乏內涵。但在貧民窟認識那些一旦長大必須賣身的女孩後,一葉對她們的命運產生了深切同情,文體隨之發生劇烈變化——濃粧艷抹的冗詞贅句消失了,剩下的,是簡潔有力的肺腑之言。

二十二歲,一葉重新搬回故居,以“市井作家”的身份再度登上文壇。為了糊口,她拋棄一切女人應用的矜持;為了借錢,她週旋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間,曲意諛諂,使得過去的同窗姊妹對她無不鄙視唾棄。

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葉創作生涯的巔峰,後世文學評論者稱之為“一葉的奇跡十四月”。在短短的時間內,一葉寫出了《大年夜》、《濁流》、《青梅竹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珠璣之作,頓時轟動文壇。

樋口一葉的代表作是《青梅竹馬》和《十三夜》。《青梅竹馬》以東京下町的大音寺為舞臺,以妓女15歲的妹妹登美利的幼年生活為中心,描寫她周圍一群孩子受混濁社會環境的殘害和腐蝕,預示著他們長大成人後的悲慘命運。一葉細膩的筆鋒,將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感傷哀愁揮灑得淋漓盡致。《十三夜》由十三個不同的夢組成。一葉借助夢境隱喻現實,暗示明治時代——日本社會從封建主義轉向資本主義的重要過渡中,日本女性渴望身心自由卻又不得不受社會及家庭甚至自身的三重壓抑。她在作品中感嘆道:“這是女性的悲劇,還是時代的悲劇?”

《青梅竹馬》等作品一經發表,在當時即受到極高的評價。儘管樋口一葉在撰寫這些作品時,多少顧忌到當時的文壇環境,某些作品刻意迎合男人的嗜好,但今日我們重讀,仍可從中感受到女主角的悲愁、抑鬱、曲忍和順服。

長年困苦生活和過早凋謝的愛情使得一葉身心交瘁,1896年11月23日午後,結核病無情地奪去她年輕的生命,死時年僅二十四歲。她是明治新時代婦女社會角色變化的先驅者,因此成為日本紙幣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有著“明治紫式部”之稱的女作家,宛如永不凋謝的曇花,留下令人縈懷難忘的文學芳香。明珠(發自山東青島)

《新京報》2004年4月9日


  • 樋口一葉與吉原花街柳巷》新井一二三 著,自由時報副刊2004年12月12日
  • 看鈔票、認作家─女作家樋口一葉成為日鈔幣面肖像》黃碧君 著,自由時報副刊2004年7月1日
  • 《簷月》()林文月 譯,自由時報副刊2003年12月8~9日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