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她推薦給你
不是以一個丈夫的身分
而是一個熱心仰慕他畫作者的身分
她的筆尖刻又溫柔
如鋼鐵般冷硬又如蝶翼般細膩
如美麗的微笑般可愛
同時又有苦澀人生的深奧與殘酷
里維拉:
卡蘿是藝術史上獨特的例子
她剝開自己的心胸
說出內在感受的生物性真理
她是唯一在作品中表達女性創造力
感覺與作用的藝術女人
所謂的超現實
就是將表面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
創造出超呼實際狀況的感覺
就好像夢境中出現裝滿攪過的乳酪的游泳池一類的荒繆情景
超現實主義者想讓他們的心智擺脫理性的控制
寫下或是畫下任何腦中迸現的事物.
歐洲思想認為理性叫其他實像更重要
而墨西哥卻不一樣
它將現實與幻想優雅的融合在一起.
卡蘿:
我不是什麼超現實派
我從不畫夢境
我畫自己的現實狀況
我只知道我必須要畫
而且直接畫下經流我腦子的東西
不做其他考慮
我不知道我的話是不是超現實主義
我只知道那是我對自己最坦承的表達
卡蘿居留巴黎期間:
如果你知道那些從集中營逃出來的可憐人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心都會碎
這些法國騾子對待難民壞透了
簡直就是我所知道最糟糕的混蛋
我對這些歐洲人士感到噁心極了
這些民主人士簡直就是糞土不如.
幾年後里維拉和畢卡索並肩站在一幅卡蘿的畫像前說
看看畫中的眼神, 你和我都畫不出來
像參孫一樣
他的頭髮代表了力量
以她而言
性的力量是愛的一種表達
她憤怒而孤寂
覺得在性上被拒斥剝奪
也就是剝奪她的力量
在離婚之後的兩年
她完成了生命階段最多的作品
她已學會用天賦來承載痛苦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畫家。又譯為弗里达·卡罗。本名是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瑤坎(Coyoacan)街区。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家族來自羅馬尼亞的歐拉地Oradea(二戰前是匈牙利屬地)。
病痛
Self-Portrait in a Velvet Dress 1926 Oil on Canvas. 107KB |
Portrait of Miguel N. Lira 1927 Oil on canvas Instituto Tlaxcalteca de Cultura, Tlaxcala. 117KB |
Portrait of My Sister Cristina 1928 Oil on Wood Collection Otto Atencio Troconis, Caracas. 89KB |
Portrait of Eva Frederick 1931 Oil on Canvas. 110KB |
Frida Kahlo and Diego Rivera 1931 Oil on Canvas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135KB |
Self-Portrait on the Borderline between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32 Oil on Metal. 163KB |
Henry Ford Hospital (The Flying Bed) 1932 Oil on Metal. 121KB |
Self-Portrait with Necklace 1933 Oil on Metal. 121KB |
My Dress Hangs There or New York 1933 Oil and collage on Masonite Hoover Gallery, San Francisco. 152KB |
A Few Little Pricks 1935 Oil on Metal. 123KB |
My Parents, My Grandparents and I 1936 Oil on Canvas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150KB |
Self-Portrait with Monkey 1938 Oil on Masonite Albright-Knox Art Gallery, Buffalo. 135KB |
What I Saw in the Water (What the Water Gave Me) 1938 Oil on Canvas. 150KB |
The Suicide of Dorothy Hale 1938-39 Oil on Masonite Phoenix Art Museum. 119KB |
The Two Fridas 1939 Oil on Canvas Museo de Arte Moderno, Mexico City. 155KB |
作品賞析】
「祖父母、父母與我」1936年 這幅畫是在回溯祖先歷史。卡羅將自己畫成三歲的小女孩,雙親則是根據他們1898年的結婚照。母親這邊的墨西哥籍祖父母以土地來象徵,父親那邊的的德國祖父母則以海洋為象徵。 | |
「幾下輕戳」1935年 卡羅看到報上一則有關一名婦女因為遭嫉而被謀殺的新聞,畫了這幅作品。其實,她的丈夫里維拉正與她的妹妹克麗絲汀有不正常的關係。 | |
「站在墨西哥與美國邊界的自畫像」1932年 在這幅畫中,卡羅明顯的表達她對美國的矛盾。她像一座雕像站在兩個不同國度邊界的座台上,一邊是古老的墨西哥景致,籠罩在大自然與自然生命的循環中;而另一邊則是北美洲被科技主宰的灰黯景色。 | |
「削短頭髮的自畫像」1940年 卡羅的頭髮代表她的力量和感情,這幅畫裡她剛用剪刀剪掉長髮,而上方的歌曲則表達了她這麼做的原因:「瞧!如果我愛你,是因為妳的頭髮;如今妳已禿頭,我也就不再愛妳。」 |
「祖父母、父母與我」1936年 這幅畫是在回溯祖先歷史。卡羅將自己畫成三歲的小女孩,雙親則是根據他們1898年的結婚照。母親這邊的墨西哥籍祖父母以土地來象徵,父親那邊的的德國祖父母則以海洋為象徵。 | |
「幾下輕戳」1935年 卡羅看到報上一則有關一名婦女因為遭嫉而被謀殺的新聞,畫了這幅作品。其實,她的丈夫里維拉正與她的妹妹克麗絲汀有不正常的關係。 | |
「站在墨西哥與美國邊界的自畫像」1932年 在這幅畫中,卡羅明顯的表達她對美國的矛盾。她像一座雕像站在兩個不同國度邊界的座台上,一邊是古老的墨西哥景致,籠罩在大自然與自然生命的循環中;而另一邊則是北美洲被科技主宰的灰黯景色。 | |
「削短頭髮的自畫像」1940年 卡羅的頭髮代表她的力量和感情,這幅畫裡她剛用剪刀剪掉長髮,而上方的歌曲則表達了她這麼做的原因:「瞧!如果我愛你,是因為妳的頭髮;如今妳已禿頭,我也就不再愛妳。」 |
兩個卡羅因她的神秘和美麗著稱
畫中兩個卡羅都坐著, 輕牽著手像個朋友
左邊的她穿著高領維多利亞式服裝畢挺的坐著
但是白色衣裳上面不僅有紅色花朵還有血漬為飾
她的胸口洞裂可以看見裡面的內臟骨骼
手中握著的 外科剪刀還連著一截滴血的血管
雖然淌著血卻富含力量
只是臉上面無表情
外露的心臟也未揭露任何事情
這就是卡羅對自己內在的歐洲人格的想像
僵硬, 機械化而無可傷害.
坐在右邊的卡羅穿著特望納服裝, 垂頭喪氣
手中握有迪亞哥男孩形貌的圖片
與旁邊另一個手握剪刀的她恰成對比
這個她眼中充滿失落和痛苦, 而且無所隱藏.
背景是暴風雨的天空. 充滿著絕望
這是卡羅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也顯示歐洲和印地安的分裂 (卡羅的父親是德國人. 母親是印地安人)
兩個卡羅以各自的力量相互撫慰 相互支持
卡羅對顏色的解釋
綠色: 溫暖
紅紫色 阿茲特克式 最有活力最古老
褐色: 莫而醬 ( 淋在雞上面的醬汁) 土壤 落葉
黃色: 瘋狂 病 恐懼 .太陽與喜悅
鈷藍色 電 純淨 愛
葉綠色 樹葉 悲傷 科學 德國的顏色
綠黃色 更瘋狂更神秘
墨綠色 壞消息與好生意之色
深藍色 距離遙遠 也是溫柔的顏色
紫紅色--血色?
她喜歡蒐集各式各樣的娃娃
也許是彌補流產的痛苦
卡羅對藝術學校的學生說話-----------
她就在我們的面前 非常鎮靜
一隻手交疊在另一隻上面
細心修過的指甲鮮紅閃亮
優雅的微微彎垂著
她就像一束壯觀的鮮花般站在我們面前
卡羅: 我不會去改掉你們任何的筆觸
親愛的孩子
我要你們知道, 世上沒有哪個老師真正知道怎樣教畫
那實在是不可能的
當然, 我們會談到許多運用在塑造藝術的不同技巧
藝術的形式和內容
以及所有與我們作品切身相關的東西
當然繪畫是偉大的事
但要畫的好卻很困難
必須學會技巧 要有嚴格的訓練
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愛,
對繪畫強烈的愛
生命是艱難的, 但是, 品嘗它
當卡蘿1944年做這幅畫的時候,她的身體已經惡化到必須穿戴鋼鐵製的護身褡。身體的痛楚,讓卡蘿覺得孤單。貫穿身體的那根圓柱,象徵卡蘿受傷的背脊。刺滿身體的大、小鐵釘,強烈的說出了身體的痛苦。畫家之後,是一片荒蕪的田野,杳無人煙,好像訴說著無法分擔(或分享)的自身的痛苦,不只身體的痛,連心靈也相對孤寂。
卡羅有媚惑人的天賦和對生命的熱愛
她是一朵活動的鮮花
她說: 教課是怎麼回事
我不懂
你們是我的啟示者
我沒病, 祇是衰弱而已
但只要還能畫
我就高興自己還活著
6歲時芙烈達得了小兒麻痺。18歲那年的秋天(1925年9月17日),芙烈達出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而且不孕,經過多次手術之後,甚至失去了右腿,於是芙烈達在苦痛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於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具象的表徵、讓觀者震驚於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她畢生的畫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離破碎的自畫像(如器官分離、開刀、心臟等具體的表徵、代表畫家的痛苦),此外,芙烈達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她經常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採用了寫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
[编辑] 戀情
芙烈達的畫作吸引了墨西哥很有地位的著名壁畫家迪亞哥·利弗拉 Diego Rivera注意,造成了他們兩個糾纏的婚姻,芙烈達初時與迪亞哥學畫,後來陷入熱戀,隨即結婚。婚後,迪亞哥風流的行為並沒有因承諾而收斂,芙烈達卻因為深愛他而一再容忍,直到迪亞哥犯下讓她最痛心的過錯——染指她的親生妹妹才分居。這段期間芙烈達到巴黎辦個展,才發現自已對丈夫的愛已勝過愛自己,迪亞哥卻提出離婚的要求。
後來兩人又走在一起,迪亞哥重新向芙烈達求婚,直到卡蘿的生命終點,迪亞哥一直陪在她身邊。
芙烈達·卡蘿同時也是墨西哥社會運動的支持者,流亡的蘇聯革命領袖里昂·托洛斯基來到墨西哥後,曾受迪亞哥·利弗拉招待。當時托洛斯基因為被蘇聯領袖史達林驅逐出境,而流亡到墨西哥。托洛斯基夫妇先是住在芙烈達的家中,傳說中托洛斯基與卡蘿有一段情,因此托洛斯基夫妇搬到了几条街之外的科瑤坎另一处房子,之后在那里遇刺。
[编辑] 逝世
在托洛斯基死后不久芙烈達转变想法,支持斯大林的苏联政权。1949年之后她对毛泽东赞誉有加,称毛领导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的新希望”。
芙烈達的死至今仍眾說紛云,最普遍的說法是她在1954年7月13日病故,但也有人推測其為自殺。她被葬在科搖坎,目前芙烈達的故居“蓝房子”(La Casa Azul)已成為了博物館。其中至今仍陈列着她临死之前的遗物,包括杭州刺绣厂出品的马恩列斯毛的绣像,和一幅在画架上尚未完成的毛泽东画像。
雖然芙烈達的作品有時帶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她也以超現實主義畫家為名義開過幾次畫展,但是她不認為自己是超現實主義畫家。她寧可稱自己為20世紀末的女權主義畫家,因她的畫作全神貫注的集中在公正的畫出女性題材與比喻。她是崇拜女性的,而非超現實的。此外有相當多的記載指向芙烈達是一位雙性戀者。
芙烈達的自畫像相當有特色,以她的一字眉en:Unibrow(左右眉毛連在一起)和嘴唇上薄薄的髭聞名。她的畫作是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畫家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