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根據1930年代一段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在經濟大蕭條的年代, 一個失意的拳擊手排除萬難力爭上游擊敗對手,而成為全民英雄的故事。吉姆布萊達克原本是個前途看好的輕量級拳擊手,卻因為連吃敗仗而被迫退休,此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吉姆只能靠著打零工供養妻子與小孩,儘管如此,她卻從來沒有放棄。終於她等到機會重回到拳擊場上,以無比的毅力與決心打敗強勁對手贏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最後他必須挑戰世界重量級拳王麥克斯拜爾。為了他的家人,吉姆必須使盡全力全力完成她的最後一擊。
Jim Braddock
http://www.jamesjbraddock.com/ 他的個人網站
James J Braddock earned his nickname, Cinderella Man from his seemingly fairytale like rise from a poor local fighter to the heavyweight boxing champion of the world.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 Thousand Heroes
聯合航空232號班機(UA/UAL232)是聯合航空的定期班機。在1989年7月19日,飛行此班次的道格拉斯DC-10-10三引擎客機之二號引擎(位於尾翼基部)因為扇葉片製造的瑕疵,運轉時葉片脫離損壞了機上所有的三套液壓系統,導致各翼面的控制功能失效。在無舵面工作的情況下,機組人員在原本坐在後艙中的一位非值勤飛行員之協力下,靠著控制僅存的2具引擎調整飛行方向,嘗試讓班機在愛荷華州蘇城(Sioux City,Iowa)緊急迫降,而常被稱為蘇城空難。雖然在迫降時還是不幸發生機身翻覆的情況,造成285名乘客中有110人喪生,11名乘務人員中有1人喪生的悲劇,但若不是機組人員的拯救得當,原本傷亡應更加慘重。由於當時地面上的人員早就知道該班機可能會在迫降時失事,因此電視台攝影師早已在機場邊等候記錄飛機迫降的過程,使得它成為航空史上記錄最完整的空難之一。
在本次事件中,生還者之一的機長艾爾·海恩斯(Al Haynes)在後來200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一場航空安全相關的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當中的一位機長就是2003年DHL貨機巴格達遇襲事件中的DHL貨機機長艾瑞克·甘諾特(Eric Gennotte,比利時人),這個戲劇性的巧合讓該事件得以化險為夷,進而成為世界首宗大型航機在無液壓控制的情況下,通過控制引擎的出力大小以達到調整飛行姿態的方式安然降落的案例。
![DC-10.jpg DC-10.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ab1ce6a44e9.jpg)
道格拉斯DC-10是道格拉斯公司應美國航空要求而研製的飛機,原為雙引擎客機,後為確保可在短跑道上起飛及因應美國航空的要求而加上第三引擎。DC-10於1989年停產,共生產446架(包括60架交付美國空軍的KC-10A軍用版)
![UA232precrash.jpg UA232precrash.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ab1cff161f0.jpg)
DC-10啟用後數年,業界開始發現這型號飛機在設計上有相當的缺陷,其中較嚴重的是機腹貨艙艙門設計,引致多次空難導致麥道需要對貨艙艙門進行重新設計。在1979年,DC-10更在一年內涉及三宗意外,雖然意外起因與飛機本身設計並無直接關係,但當時航空當局以安全理由,要求全球的DC-10停飛,損害了DC-10飛機的名聲。其後的聯合航空232號班機空難雖然後來被証實與道格拉斯無關(因通用電氣製造的引擎缺陷),但也令DC-10飛機的名聲進一步受打擊。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luca flores
in the movie
Luca Flores,1956年10月20日生於義大利西西里首府Palermo,5歲開始學琴,年幼時曾隨家人移居非洲的莫三比克,在那裡住了8年,之後才回國移居佛羅倫斯,開始正統的學院音樂教育,學習鋼琴和管風琴,接觸到爵士樂後,改為投入爵士樂演奏,1974年開始自己的五重奏及三重奏演出。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年代的紐約,一名正直的警察與越戰時期自東南亞進口海洛英的大毒梟以及貪腐的警察們搏鬥
![picx_faen0076542904.jpg picx_faen0076542904.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379778bf075.jpg)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美國黑幫》主要是在敘述,1970年代黑幫傳奇人物法蘭克盧卡斯從哈林街頭崛起竄升為黑道界的超級巨星,到後來終於被一名鍥而不捨的警察緝捕歸案的真實故事。
70年代成為美國毒品氾濫期,最主要的是當時的社會現況,當時紐約市警界貪污情形嚴重,加上越戰在美國內外造成慘重的結果,軍人返回美國,不是陣亡裝進屍袋,就是染上海洛因毒癮。而收賄嚴重加上執法單位的沒視,官官相護,人人都對想分一杯羹,讓黑手黨高枕無憂操作這個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賣出幾千公斤的毒品給毒蟲。一群白人特權階級以幾億美元收買紐約的法官、律師與警察,讓他們對這層相互利益的關係不多追問。黑手黨組織無人能敵。
丹佐華盛頓飾演黑幫老大的司機法蘭克盧卡斯,在老大暴斃後篡位變老大,實現他的另類美國夢,開始接手大哥事業,掌控毒品交易大權。原本默默無聞的他,自小失學,但憑著在街頭打滾的經驗與機靈的腦袋,接手大位的他馬上定出一套有效率又嚴格的毒品經,他賣出一批批價格更好、純度更高的毒品,毫不留情的逞兇鬥狠,讓他黑道犯罪組織對他敬畏三分,也因此成為在黑道界迅速竄起的超級新星。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ar_adentro.jpg mar_adentro.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379c5231e5a.jpg)
「死亡」是一個所有人類都無法逃避的結局。因為無法逃避,所以討論起來便特別的沈重。以「死亡」為主題的電影,也是這樣。
我印象中有三部以死亡為主題的電影曾經給我造成很大的震撼。第一部是Sean Penn跟Susan Sarandon合演的Dead Man Walking,第二部是Nicolas Cage主演的Leaving Las Vegas,第三部則是Nicole Kidman、Julianne Moore、與Meryl Streep共同主演的The Hours。Dead Man Walking探討的是死刑的議題;Leaving Las Vegas反映了一個完全負面的存在主義人生觀-虛空,人生就是一場虛空;The Hours則呈現了被禁錮的靈魂深處最無奈的掙扎。這三部都是頗有爭議,但是都獲得大獎的電影。Susan Sarandon因為主演Dead Man Walking而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Nicolas Cage因Leaving Las Vegas而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Nicole Kidman則因The Hours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昨天,我又去看了一部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The Sea Inside。這也是一部探討死亡的電影,不過這次的主題是「安樂死」。
到底,到底一個神智清晰的人有沒有選擇「死亡」的自由?
The Sea Inside是根據Ramon Sampedro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Ramon Sampedro在年輕的時候因為一次在海中游泳不慎傷及頸椎而導致四肢麻痺(Quadriplegia)。從此以後,Ramon成為一個只能躺在床上靠別人照顧的人。在Ramon年邁的爸爸、哥哥、大嫂、以及姪子的照顧下,Ramon其實過著不錯的生活。但是在Ramon的心中,他的生命其實在他受傷的那一刻便已經死去了。其實Ramon並不是一個奄奄一息或是意志消沈的人;他可以用嘴巴自由的操作電話,還可以用特殊的裝置寫文章。但是,Ramon Sampedro心裡其實只有一個願望,他希望死。
![g_fichero_1970_20050111.jpg g_fichero_1970_20050111.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379cf6d3d0e.jpg)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63285_110264037034.gif 10063285_110264037034.gif](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a0d191ebe3f7.gif)
Wladyslaw Szpilman
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波蘭鋼琴家,生於1911年,於2000年7月6日辭世,享年88歲。
或許是家族基因的遺傳,或許是後天的薰染,瓦迪斯瓦夫很早就在音樂方面顯露了過人的天分,16歲便考進華沙的弗雷德里克蕭邦音樂學校。一首曲譜,他只要讀一遍,就能無懈可擊地彈奏出來,而且能以任何調式即興彈奏一些完整的作品。父母在私下裏不勝欣喜:“將來這是又一個魯賓斯基,又一個霍羅威茨!” 瓦迪斯瓦夫的父親撒母耳是卡托維茲歌劇院的第一小提琴手。他一向仰慕德國的音樂文化,希望兒子將來在德國發展。“德國有300部歌劇,而波蘭只有3部!” 他常對瓦迪斯瓦夫說。然而希特勒執政後開始迫害猶太人,父親的希望破滅了。
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從柏林回到華沙,當時他是柏林音樂學院二年級的學生,師從阿爾圖.施納貝爾。他在柏林期間完成了鋼琴學業,同時也向弗倫茨.施雷克學習作曲。
回到波蘭後,什皮爾曼便在波蘭廣播電臺擔任鋼琴師。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元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維爾姆.霍桑菲爾德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威爾姆·歐森菲德
威爾姆·歐森菲德(Wilm Hosenfeld,1895年5月2日—1952年8月13日),生於德國羅恩多夫 ( Rhoendorf )的許恩菲德,原是一位老師,後為德國國防軍上尉軍官,納粹黨員。他在華沙廢墟中救了瀕臨死亡的波蘭猶太裔鋼琴家及作曲家瓦拉迪斯勞·什皮爾曼。歐森菲德與幾位同儕軍官對德國佔領下的波蘭人民包括猶太人的處境深表同情,並不齒他的國人在當地的所作所為,因此他們儘可能地對其隨時隨地提供救助。
1945年1月17日,歐森菲德被蘇聯紅軍俘虜。但僅因為他加入部隊而被認定為戰犯,並被判入勞改營服刑25年。
1950年代初期,什皮爾曼才第一次知道恩人的真實姓名,並嘗試向波蘭共產黨當局提出營救. 但波共當局回覆說:「如果他在波蘭,我們可能給他自由。但是我們的蘇聯同志不願釋放他。」
儘管許多人証實歐森菲德的戰時行為,蘇聯人仍拒絕相信他未涉及戰爭罪行。歐森菲德最終於1952年因惡劣的戰俘待遇而死於蘇聯史達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的勞改營。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harvey milk 1978.jpg harvey milk 1978.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9b09dfec85c8.jpg)
很幸運的我在得知自由大道這部影片之前就已經讀過了哈維米克的傳記
在自由大道裡面所描述的其實只是他的部份人生
也就是說電影是聚焦在他四十歲之後的人生
這其實是比較省力也比較減少爭議的做法
不可否認的同性戀在現在的社會中仍然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爭議
我其實並不把自由大道當作是同性戀電影
也並不把他當作是哈維米克的傳記故事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水色嘉南」由金鐘獎導演李岳峰執導,敘述日籍工程師「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如何規劃興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為台灣奉獻32年青春,以及他與妻子米村外代樹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
男主角八田與一由外形英挺的陳冠霖飾演,而演歌雙棲的侯湘婷則飾演女主角外代樹,其他演員還有席曼寧、王中皇、吳皓昇、李淑楨、羅美玲、小馬等人。
「水色嘉南」拍攝完畢後,一度因沒有合適的檔期而未能播出,卻無損於全劇的精彩動人。這次由客家電視台以客語配音作全台首播,終於可以讓觀眾欣賞到這部戲。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0_32.jpg 600_32.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kissfishsky/4964025a2583c.jpg)
|
■曾演過大愛不少好戲的謝月霞因癌症過世。
(大愛提供)
|
記者林淑娟/台北報導
|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姜家最老的一張照片,攝於1898年
姜紹祖之母姜宋松妹(中排右一)
姜紹祖夫人姜陳滿妹(後排中間)
姜紹祖之遺腹子姜振驤(前排左一)
姜紹祖英年早逝,惜未留下畫像及照片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姜紹祖(18760226-18950711,19歲。),幼名金韞,字纘堂。世居北埔,為北埔金廣福大隘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後人,家鉅富。1895年,清日甲午戰爭,清廷失利,放棄朝鮮宗主權、割讓台灣主權予帝日。日軍依約登陸台灣,接收主權。07月07日姜紹祖與吳湯興、徐驤率領義軍數百人、鍾石妹從竹東募義民軍二營駐紮二重埔,苗栗黃南球進入十八尖山,三支義軍互相呼應,伺機反攻新竹城,但不幸在07月10日於枕頭山被俘,07月11日吞食鴉片就義。姜紹祖殉難32天後,遺腹子出生,取名為振驤,即今之新竹國際商業銀行的前身「新竹區合會儲蓄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並擔任第一任董事長。姜紹祖遺作《姜纘堂先生遺稿》,據王國璠《台灣先賢著作提要》,稱此書為1928年新竹姜樹人所輯,白報紙謄寫版(日語油印稱謄寫版,故此版為油印本),共收五、七言絕句24首,七律3首,聯語6則,清新可喜,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藏有抄本,惟1977年鍾肇政寫《姜紹祖傳》時,想借閱《姜纘堂先生遺稿》已遍尋不著,未知此稿目前是否傳世?幸經鍾肇政搜羅,尚得七言絕句2首,第一首是(出師贈同學):「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傳達不願淪為異族統治,保衛家鄉的決心。第二首是(自輓):「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寫於被日人俘虜,從容就義前,彰顯臨危不懼,至死不渝的英勇精神。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7%9C%E7%B4%B9%E7%A5%96
台灣歷史上許多重要家族的崛起,都可清楚看出這些家族有其共通性,如板橋林家、霧峰林家、新竹鄭家、高雄陳家乃至鹿港辜家,這些家族的昌盛與政治結合勢不可免。
但鮮有像北埔姜家與政治絕緣,最特殊的是,北埔姜家對外力的入侵所展現出對這片土地保護的赤誠與捨身冒死決心則是在其他家族身上所看不到的。
連橫著「台灣通史」,北埔姜家有三人入傳,一為姜朝鳳附於新竹拓墾始祖王世傑列傳之中;另是姜秀鑾因開墾大隘事蹟入傳;第三人就是抗日殉難的姜紹祖。
淡新檔案記載,北埔姜家與北埔墾戶一百五十人早在道光廿年就參與中英鴉片戰爭;光緒十年中法安南之戰,法兵侵犯雞籠,當年姜紹祖的哥哥姜紹基就曾奉台北知府令,率領北埔義勇軍赴援。
國家一級古蹟北埔金廣福公館早年掛於中堂的「義聯枌社」匾額就是由此而來,姜紹祖年紀輕輕就死了,他的哥哥姜紹基同樣早逝,死的時候才廿九歲。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家「姜紹祖抗日歌」探析
邱春美
前言
客家台灣文化學會在今年六月十四日假新竹縣政府三樓會議室召開了一場「姜紹祖烈士成仁一百週年紀念會」,得知台灣學術界也有關心「姜紹祖」的聲音,在既驚又喜之餘,手邊難得有兩種不同版本的相關文獻,值得披露:甲本是毛筆書寫的「姜紹祖抗日歌」,是新竹縣文獻委員會出版,由黃榮洛先生提供;乙本是手抄的「台灣歌」,原封面題有徐家茂先生提供、徐阿興先生手抄,由陳運棟先生再輾轉自羅師提供。本題目採甲本的命題,是因為這本說唱詞中主要是以姜紹祖抗日事件為主軸之故。這些難得的資料1,理應得到台灣文學的重視。秉持以下基本態度:保持原典原用字,不擅自更動為原則。敘述中在原字後面若有括號,其內文字即為筆者所校註。甲本的字數共五千八百二十四字;乙本共三千一百六十四字,兩本內容幾乎相同,唯末尾甲本抒發了對清廷欽差的多方面不滿,以致詳略有異耳。
壹、內容與《台灣通史》、《新竹縣志》等史書比較
這篇是屬於客家中型歷史敘事詩。原唱詞故事背景是光緒乙未年(1895年),此唱詞比史事所記載的更為細膩。篇中作者未表明身份,僅在末尾部份現身說到是「住在北埔大隘人」。因為他是當地人,可見他從傳聞中、體會中到記載下來,必定較深切、詳實、激憤些。然此首中篇敘事歌謠,不暇一一將原典引錄,僅嘗試分為九段,各段主旨簡述如下:
首先交代光緒乙未年時,日本欲爭奪台灣,清朝派兵來剿日卻失敗,這些士兵反而倒
戈幫日本要來攻打新竹,虧得義民勇奮勇保民。第二段:日本到基隆作奸犯科,陳貴舍投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一八九五中的戰況一二
本自莊永明老師的台灣紀事下冊608頁
當時的香港電報通訊員麥約斯所寫的
台灣戰況通訊 報導客家抗日事蹟如下
日人來本島,目的在鎮撫, 乃眾所週知之事實
惟先前中國將領撤退之際
將多數毛瑟槍擊及可觀之彈藥移交客家
如今彼輩均已熟練此等武器之使用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uangel/1214105665.jpg)
相信很多人看完海角七號的感想
可能是兩個字那就是--很爽
這部片子講的東西很多
但是觀眾最喜歡的部份應該不是那個什麼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文章轉自賽德克巴萊官方網站之討論區
=========================================================
美好的事1
我親愛的朋友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26張照片據說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照片,無論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去回顧,都讓人感到震撼,並品味出攝影的獨特魅力。這才是真正的經典啊。
1.《刺殺肯尼迪的凶手被槍殺》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1.qq.com/news/20050627/1926722.jpg&width=273)
“奧斯瓦爾德出現了。我舉起照相機,察覺到有人從人群中擠出來。他向前邁了三步。我按下快門。我直到聽到了槍響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人們向魯比撲過去時我照了另一張照片。可是閃光燈不起作用,又來不及充電。我一直為第一張照片感到擔心。我有沒有過早地按下快門?差不多過了兩個小時我才能夠從監獄裡下班回辦公室去把照片洗出來。快門沒有按得過早。”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DI & JEANNE
-----------------------------
月光煙霧般迷濛
雨後的紅磚道上只有
妳的腳印和我共舞
我吻著妳殷紅的嘴唇
吐出愛的語言
深夜的香頌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對於荷頓奇遇記大概都停留在一部卡通片
但是他的英文片名上面前面還有一個人名
那就是Dr. Seuss 很多人都不知道也因此忽略了
但是我很想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創造出包含
荷頓呼呼國,刻薄的袋鼠媽媽和虛張聲勢的猴子們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