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們彼此都深信:
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
既然從未謀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不記得了——
在旋轉門
面對面的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後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於
肩與肩之間;
有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于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後並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篇,
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


辛波絲卡簡介
薇斯拉娃•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s):
1923年7月2日出生;
1945年至1948年,就讀於波蘭亞哥朗斯基大學波蘭語文和社會學系;
1957年發表第一首詩《尋找詞語》;
她早期詩作高度的政治化,這一時期的作品以《何以活著》(1952)和《自我設問》(1954)為代表;後來的作品則更具哲理和女權主義思想,這包括《呼叫迪》(1957)、《站》(1962)、《笑桶》(1967)、《因為恩典》(1972)、《巨大的數》(1976)、《橋上的人們》(1986)、《一粒沙的世界》(1995)和散文集《推薦閱讀》(1973)。
曾獲獎項:1954年柯拉科夫文學獎
1955年國家獎
1963年文化部獎
1995年獲得密茨凱維奇大學榮譽博士
1996年以其詩作“反諷的精確性,允許歷史和生物的關聯在人類現實的碎片上出現”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米沃什(Czeslaw Milosz)八十年代初評價辛波絲卡的詩時說:“她在她的同代人中享有很高的位置,我非常喜歡她的尖銳,懷疑和智慧的詩文,以及在表現一種絕望景觀時的誠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ssfish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