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在想
當一個小嬰兒還沒有打開眼睛的時候
他在媽媽的肚子裡面是否可以真的聽見
例如早上燒開水的聲音
開門關門的聲音
爸媽說話的聲音
電視的聲音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聲音
在孩子還沒有出生之前
他究竟是不是真的聽的見
他可以聽見媽媽對他說什麼嗎?
媽媽的走路的時候
是不是可以跟著那些足跡聽到外面的世界
也許有人摸著他的頭說對他說話
也許可以聽到外面的嘻哈舞曲
也許他也想要跟著音樂跳舞
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嬰兒對聲音的想法
因為沒有人能夠記憶還沒出生之前的事情
但是那就表示那些聲音的記憶真的不存在嗎?
在電影"把愛找回來"(August Rush)裡面有個小男孩
也許能夠記憶胎兒時期的聲音吧
在這部電影裡面他從小就在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原生家庭分開
他的母親是音樂家, 父親是個合唱團主唱
他們在很短暫的時間內相遇相愛然後分離
分開了足足12年
這十二年中唯一的證據就是那個小男孩
小男孩待在育幼院裡面一直不知道自己有父母
但是他內心的聲音告訴他
他們一直在外面的世界尋找他
於是他循著那聲音離開了育幼院開始了他追尋的歷程
然後他的音樂天份被一個流浪藝人發覺了
他想要販賣他的天才
那是什麼樣的天才呢?
小男孩的聽覺非常敏銳能夠聽見各種各式各樣的聲音
跟隨著聲音的軌道找尋到不同的聲音
然後把不同的聲音結合起來變成了音符
他把他所聽見的內心所想的眼睛所看見的線條加以結合變成了音樂
例如麥浪的聲音
例如露水滴落樹葉的聲音
街道上來往車輛的聲音
行人說話的聲音
拍皮球的聲音
跳繩的聲音
小孩子的歌唱
小鳥跳躍啼叫的聲音
敲鉛筆的聲音
旋轉椅子的聲音
火車奔跑的聲音
小男孩離開了街頭藝人之後跑進了一家教堂
他被教堂的優美合唱聲所吸引
有個小女孩交了他簡單的音符概念之後
他竟然能彈奏管風琴並且作曲
教堂的牧師發覺了他的天才
把他送進了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音樂
他的音樂天才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並且創作了不可思議的奧斯卡狂想曲
就在那個發表他創作的音樂會上他和自己的親生父母重遇了
這部電影其實是個音樂童話
有很多地方其實不合情理
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但是一直被忽略的主題那就是
"傾聽"
其實我們四周圍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聲響
但是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聽不見的
這是因為外面有更多混雜的感官反應交互影響著
有時候我們在廚房裡忙著作菜
鍋鏟正大力的翻炒著青菜
聽不見遠處廚房可能有電鍋正喘著氣
把蒸氣努力的推上鍋蓋
也許也聽不見洗菜台上水龍頭的水滴正規律的彈奏著
電冰箱也許正發出滋滋的運作聲
頭上天花板的日光燈也發出嗯嗯嗯好像蒼蠅翅膀的聲音
而那些聲音搞不好就是下一個奧斯卡狂想曲的前奏
當我們看電視的時候
我們的眼睛努力的追尋著螢幕上的色彩和圖像
我們的眼睛總是比我們的耳朵更快一點
當我們的大腦被那些擁擠的色彩填滿的時候
我們的聽覺和其他感官可能都暫時緩慢了下來
也許蚊子正盯著你的皮膚吸吮你血液
而你一點感覺也沒有
也許媽媽從廚房叫你的名字
你一點也沒有聽到
也許廚房裡面有炒菜的香味而你一點也沒有聞到
換句話說
我們為了視覺的享受減低了其他感官的交流反應
為了視覺的滿足減低了思考能力
當我們正看著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畫面的時候
我們的眼睛忙著捕捉那些畫面
大腦正追趕著那些瞬間活動
把其他感官反應都減慢了
大腦也正忙著捕捉畫面而停止思考
只是大量的吸收那些圖像表達的過程
人的身體是充滿奧秘的組織, 人類的耳朵構造非常奇妙
耳朵的構造是中耳與聽管交界處有一薄膜,稱為鼓膜
由外耳傳來的音波,可以振動鼓膜。
中耳為一小空腔,橫越中耳腔有三塊小骨,該三骨依序為槌骨、砧骨和鐙骨,
由外耳傳來的音波振動鼓膜後,便可經由該三小骨而向內耳傳遞。
在這個部分看起來可能想像耳朵內部簡直就像個發聲的鼓.
經由不同蒐集外界不同的振動與空氣互相作用使聲音進入.
內耳為複雜而曲折的管道,分耳蝸、前庭和三個半規管,管內充滿淋巴。耳蝸內有聽覺受器,由中耳傳來音波之振動,會振動耳蝸內的淋巴,於是刺激聽覺受器而產生衝動,再出聽神經傳至大腦皮層而產生聽覺。 那些振動好像溜滑梯一樣的經過迷宮傳達到我們的大腦, 多麼奇妙.
而許多樂器也正是利用了這種空氣振動的共鳴效果產生出音樂來
鋼琴上的琴鍵被按下時,鋼琴內部的琴槌會打在一條條用銅製造的琴弦上,
藉著琴弦的震動發出聲音. 笛子藉由空氣振動發聲.例如吉他的共鳴箱等等
但是這些樂器的發明並非是專屬於人類的智慧, 大自然裡面老早就有這些音樂.
青蛙的發音器官為聲帶。位於喉門軟骨上方。有些雄蛙口角的兩邊還有能鼓起來振動的外聲囊,,聲囊產生共鳴,使蛙的歌聲雄偉、洪亮。
“知了”的是昆蟲中有名的歌手,雄知了才有歌唱本領,雌性不會發聲。在知了腹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一些彈性強的薄膜,叫做聲鼓,外面覆有蓋板保護。發達的肌肉牽拉著聲鼓,肌肉收縮時,聲鼓向裏,肌肉鬆弛時,聲鼓外突。它們 每秒振動130~600次,知了就發出連續不斷的叫聲。此外,在蓋板和聲鼓間,有個空腔,叫做共振室,其作用就像我們喜愛的音箱一樣,使聲鼓的叫聲動聽嘹亮。
因為人類的聽力有限,聽到的聲波頻率約在16~2萬赫茲的範圍內。我們常常看見倒掛在樹枝的蝙蝠,不停地轉動著嘴和鼻子。其實,它每秒鐘在向周圍發出10~20個信號,每個信號約包含50個聲波振盪
說起來人類可能是所有生物界裡面聽覺能力最差的,但是我們還經常不去使用它,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用了一整天的眼睛卻把耳朵閒置
我們經常把小孩子送去學習音樂,學習認識音符認識樂器
但是卻沒有先讓他們學會傾聽,傾聽複雜奇妙的大自然音樂
很有趣的是當我們在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時候
我們彷彿可以看見一望無際的原野,有微風輕送
可以看到有小溪流過泥土而岸邊潮濕的木頭上面
有幾隻小鳥正在木樁上歌唱
牠們到處飛翔繞過灌木叢繞過岸邊的黃水仙
繞過廢木頭上面的草菇
樹林裡面的空氣陣陣傳來清爽的打開我們每一個毛細孔
我們就在這片原野裡面愉快的跳著舞
舞動我們的手和腳,追逐日光移動我們的身體
蝴蝶飛過我們身後的影子
從花瓣躍上我們的手指飛向遠方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只在樂譜裡面認識貝多芬
卻無法辨認他那空洞的耳朵裡面隱藏的那個美好世界
在他失去了聽覺之後, 他只能經由過往的記憶挖掘的音符
雖然他還是能夠藉由記憶來創作但是他卻再也聽不見那些美妙的聲音了
他可能看著狂風打著一棵樹想像它可能有的聲音
可能看著愛人的嘴唇想像她對他說了些什麼
想像著觀眾的掌聲卻一點也聽不到
但是可敬的貝多芬在二十六歲逐漸失去聽覺之後還是努力不懈的創作
甚至創作出了世界知名的歡樂頌
他在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耳朵已經全聾了
就從這一點上,貝多芬可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
只要想想看他在如此艱難的身體情況之後仍然創作出這樣的曲子
在命運對他如此不公的時候
奪去了他最需要最依賴的聽覺的時候
他仍然從靈魂的深處找出人類稀有的美德
謳歌同胞友誼,信賴,自由和愛
很久以前朋友曾經問我
如果我必須要選擇失去一項感官
我會選擇那一項,我已經忘記當時的答案是什麼
但是我想我絕不能失去聽覺
而且, 我們絕不能失去貝多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